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观察 > 观澜 >
保护自主品牌是拿来主义者的遮羞布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 阅读:28 日期:2013-12-16

近日,看到一些专家们的文章,讲目前不宜放开合资股比。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种:一、中国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利益,必须要给予保护;二、放开合资股比限制,自主品牌企业会丧失话语权沦为空壳公司;三、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需要合资企业的利润予以支持,如果放开合资股比会对自主开发产生致命的打击;四、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全力支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也应该保护自主品牌。

看似有一定的道理,然不能苟同。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本文拟从国民经济的大局出发、本着建立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逐条讨论专家们主张的上述四条理由,是非曲直,由众人评说。

一、中国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的核心利益,必须要给予保护?显然,持这种主张的专家有意识地混淆了一个概念,即中国品牌等于国有企业。比亚迪,吉利,长城难道不是中国品牌呢?现在的合资股比政策对它们却没有任何有保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以“谁放开合资股比,谁就是大汉奸”的言论明确反对放开合资股比限制。董老对自主品牌的殷殷关爱令人佩服,然而并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领他的情,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吉利从不惧怕竞争,我们欢迎充分的市场竞争。我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充分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大浪淘沙,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两边看似都有理,谁是谁非?

广汽吉奥汽车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缪雪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放开(合资车企中外)股比,对国企不利,对民企百分之一百有利。” 原来那些声称保护自主品牌的专家所要保护的不是中国品牌,而是国有企业。他们害怕竞争,害怕失去合资企业带来的利润,保护自主品牌不过是靠合资利润赚快钱的拿来主义者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二,放开合资股比限制,自主品牌企业会丧失话语权,沦为空壳公司。

这个担忧确实存在,以2010年销量数据为例,一汽、上汽、广汽和东风自主品牌在各自集团销售中所占比重分别仅为29%、10.5%、6.7%、和4.4%。随着外资品牌的发力,这个比重还在不断下降。

放开股比限制后,国有车企失去了利润来源,确实会丧失话语权甚至沦为空壳公司。但是中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到2010年后,如果时机成熟,将放开整车合资50%:50%的合作底线,完全对接WTO精神。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整车制造的贸易壁垒迟早要放开。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萌芽期,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国家对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设立了非常苛刻的门槛,导致许多本来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胎死腹中。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国有车企每年都可以获得合资企业的巨额利润分红。国家对国有车企的保护已近二十年,可谓是仁至义尽。比亚迪,吉利等尚且不俱竞争,比他们大的多,富的多的国有车企还有什么脸面继续要求国家政策的保护?

三,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需要合资企业的利润予以支持。许多人认为国内合资企业每年产生上千亿的利润,国有企业每年能分到几百个亿,利用这些钱可以补贴中国企业去搞自主开发。

这种想法恐怕能让搞市场经济学的人都笑掉大牙,放眼全球,哪有一家公司是靠别人施舍资金搞研发的?研发投入是要承担风险的,企业必须通过周密的调研和策划,同时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作出谨慎的决策。

如果研发投入时不考虑风险,不进行调研,不经过周密的策划其结果必定是盲目的。合资利润来的太容易,投入时就不会考虑太多,每年国企投入数十亿元进行研发却是打了水漂,连个水花沫子都没溅起来。

民营企业知道利润来的不容易,因此每一分投入都花的特别仔细。吉利当年建厂总共才1亿元,时至今日已经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年产销量超过五十万台。这不正是说明了研发成功与否和资金投入的数量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关键是要看怎么花、谁来花。

况且并不是仅仅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就算成功了,还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面对市场变化时快速的反应能力、严格的管理能力、高效的执行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培养,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也完全适合于企业。

四、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全力支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也应该保护自主品牌。

我不反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主品牌,但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合理的政策。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宠爱、溺爱、无条件的爱、正确的爱、理性的爱。国家对企业过份的溺爱只会使企业失去斗志,丧失独立行动的能力。

国有车企在自主品牌方面成长太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保护过度,国家本以为给其提供了最优越的环境能促进它快速的发展,结果却适得其反。

国外能到中国来开拓市场的公司都是在自己国内激烈竞争后的胜利者,在残酷的市场厮杀过程中,它们积累丰富的斗争经验,强化了自身机体的性能,磨利了爪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能迅速作出判断并马上执行。它们就像非洲大草原中成长起来的捕食者,狡黠而迅猛。

反观在政策的保护下成长的企业,则像动物园里喂养大的老虎,懒洋洋、昏沉沉,表面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一旦放归生林,只有面临被大自然淘汰的命运。

放开合资股比限制,确实会让一部分不思进取的企业走向破产。然而却给大多数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其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产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品牌!